产业是现代经济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如何更好地推动产业与金融“双向奔赴”?
一年前,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合肥正式获批建设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一年来,包括合肥兴泰金融控股(集团)
有限公司在内的各相关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探索科创金融改革创新,推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与互动。一年后,这片改革创新的热土上,还将发生哪些可感知的变化?变化,需要一个契机。今天,合肥市科创金融“e链融合”应用场景正式上线。从服务场景入手,充分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力争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彼此融合、共生共荣。这就是“e链融合”运行的底层逻辑。
供需矛盾,需要的就是一个场景。
近年来,从金融服务供应链产业链实践来看,产业与金融之间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痛点。
当然,这些痛点也是共性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难”:一是链属企业信用流通难;二是金融机构效率提升难;三是供需信息传递精准难。
其实,“三个难”指向的就是供需问题。
如何破题?“e链融合”应运而生。
这是合肥首个市级产业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也是合肥聚焦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探索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一次新突破。
“e链融合”应用场景由合肥兴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合肥兴泰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安徽兴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
“e链融合”,是一个场景。它将试图建立起金融与产业之间的场景应用。
在企业端,“e链融合”通过利用电子债权凭证、供应链票据等数字化工具的转让、流转、拆分等特性,解决信用在供应链中的传导问题。
实现了核心企业信用在供应链上下游的自由传递,链属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就能得到有效缓解。
在金融端,“e链融合”同样带来重大利好。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依托平台大数据,可精准描摹用户画像,进一步聚焦产业赛道,畅通金融供需渠道。
中小银行可通过无追索再保理、坏账担保等创新业务模式,加强与商业保理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差异化发展。
“e链融合”,届时将会实现另一个“双找”:为产业找金融,为金融找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