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难融资贵,既是中小企业“无言的痛”,也是融资机构“不解的结”。横亘在供需双方之间的“障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信息沟通问题。因此,建立一个权威、高效、便捷的第三方平台,迫在眉睫。
回应关切,由合肥市发改委、合肥市信息中心、兴泰控股共同打造的合肥“信易贷”平台正式上线。依托平台,企业“信用”能够迅速“变现”,转化为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近日,“信易贷”首笔业务顺利落地,兴泰控股旗下兴泰保理拔得头筹。2000万元的融资额度,创下了平台运营以来单户融资金额第一、单机构累计授信金额第二的服务记录,实现了“信易贷”稳健运行的良好开局。
让需求“看得见”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最珍贵的无形资产就是信用。
但苦于传统金融政策的种种限制,“信用”这座金山有时只能弃之不用、束之高阁。
然而,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信易贷”,却能让“信用不动产”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点开网页、输入密码、进入系统,已经成为兴泰保理客户经理熊经洋每天的“规定动作”。对于客户发来的每一笔资金需求,她都会认真对接、及时跟进,第一时间为相应客户提供切实可行的融资方案。
“通过平台,客户不再需要提供纷繁复杂的各类材料,我们也可以充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详细信息。”当问及“信易贷”平台的优点时,有着多年项目尽调经验的熊经洋如是说。
由于融资全流程线上办理,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客户,只需要几个简单的操作步骤,就能够大大减少审批时间。在这座高效、快捷、便利的“金融超市”里,企业可以在线找寻贴合融资需要的金融产品,满足企业发展的急切需要;融资机构亦可随时掌握企业的发展情况,提供“一站式”投融资精准服务。
目前,平台已有17家金融机构入驻,总共上线66款金融产品,118家企业通过平台递交融资申请,累计完成授信金额5300余万元。今后,平台还会实现“1分钟申请、3分钟放款、不见面审批”的“130模式”,中小企业的融资之路将更为畅通无阻。
让风险“管得住”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尽职调查,是所有融资机构的“必修课”。
现场调查难以面面俱到,线上调查又缺乏数据支撑……如何把控风险控制的精度和力度,是摆在融资机构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已接入发改、税务、公安、海关、民政、法院、公管、人社、自归、供水、燃气等数据的“信易贷”,恰恰就是驱散信息不对称迷雾的最好利器。
打开“信易贷”界面,“业务办理”一目了然,申请单位、产品名称、申请额度、申请期限、申请时间等构成要素悉数囊括在内。点击详情,可以看到授信信息、风险披露、财务数据等关键数据。对于风险事项,系统特意作出标红提醒;结合实际情况,可对企业实施在线评分并将分数传至“云端”,随时调用查看。结合关键数据,业务娴熟的操作人员就能在短时间内对申请企业的基本情况作出初步判断。
据了解,平台还将建立系列筛查模型,从注册登记、公司类型、经营年限、法院失信、经营状态等方面采集企业信用信息,建立准入、评级、预警的“三位一体”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精准绘像”。
迭代升级的线上系统是“硬件”,推陈出新的金融服务是“内核”。作为“超市供货商”,必须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
让金融“够得着”
金融创新,产品先行。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建筑业普遍回款时间长、资金流向慢,融资意愿格外强烈。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环境下,建筑业的回暖可谓大势所趋。为此,应当尽早抓住建筑业的核心企业,更好地抢占市场先机。
在深入了解滨湖金融小镇施工及相关附属工程建设企业融资需求的基础上,兴泰保理创新推出“建力保”专项金融产品,针对应收账款,为参与滨湖金融小镇建设的相关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此举既能提高建设企业资金周转效率、加快滨湖金融小镇项目工程建设,也能提供足够的经验支持和实践积累、形成“可复制”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
“新鲜出炉”的保理产品,通过“信易贷”平台“迅速上架”。省内某民营建筑施工企业第一个向兴泰保理抛出了“橄榄枝”。
经过充分深入的沟通交流,兴泰保理对该企业的融资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收入方面,下游款项回收速度偏慢,资金周转不畅;支出方面,上游原材料采购必须到货付款,支付压力过大;融资方面,难以提供有效抵押物,其现有资产也无法匹配传统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
为此,兴泰保理“线上客服”向该企业推荐了与之相契合的“建力保”产品。相对于传统融资方式,“建力保”最大的特点就是无需抵押物、融资门槛低,只要与核心企业存在真实有效的应收账款关系,同时与滨湖金融小镇项目工程建设进程紧密相关,就能通过平台办理,将“看不见”的信用资产转化成“摸得着”的金融资产。业务申请审核通过后,客户企业很快就收到了2000万融资款,解决了经营发展的燃眉之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今后,“信易贷”平台将继续发挥推动中小企业信用“变现”的积极作用,在着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的同时,为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曹承俊 熊经洋)